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與國際觀的培養必須從改變我們的文化開始,改變文官體制的文化,重建文官價值,恢復人民的信賴,「考英文」並非提升競爭力的唯一途徑。
馬總統於日前提出國家考試加考英文之議,希望藉此提升公務員的國家競爭力,然而這是否為當前我國文官體制當務之急之事,對此,筆者有不同的意見。
文官需要國家競爭力與具備國際觀,方能夠帶給國家進步與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務。然在國家考試擬加考英文之際,我們應當思考:國家到底需要何種文官?文官應有什麼價值觀?以及國家競爭力和國際觀與加考英文的關聯性為何?
過去八年來,我國經歷過首次的政黨輪替與二次輪替,期間政治尖銳對立,政治意識型態高漲,文官體制受到極大的政治干擾,尤其是在首次政黨輪替之初,文官背負著「舊官僚」的污名而遭受貶抑;更甚者,政治力介入文官專業的領域,文官地位大為降低;在這種環境之下,文官應有的價值逐漸喪失,諸如行政不中立、貪污等違背行政倫理的現象產生,讓文官體制陷入空前的價值混亂危機。
當前文官體制最重要的乃是重拾文官的專業,並迅速重建文官應有的價值,讓文官受到人民的信賴。面對我國兩次的政黨輪替,文官應當學習與政治互動,在政治與行政之間扮演平衡者的角色;面對政治人物違法亂紀,應當毫不妥協地加以揭發;面對政治污染的環境,文官應當「出淤泥而不染」,不應同流合污;面對瞬息變化的社會環境,文官應當多傾聽人民的聲音。文官如何與政治保持距離,維持專業以及如何「防貪」是執政者與文官應思考的重點。
在國家競爭力和國際觀與加考英文的關聯性方面,加考英文不能與國家競爭力和國際觀劃上等號。過去台灣在英文方面的重視與投入並非不足,小學灌輸英語教育,大學、民間機構皆對對英文能力設定門檻,然為何執政者卻仍對國民感受不到有任何「國際觀」?問題在我們的文化,把英文當作是考試工具,以致我們的英文教育數十年,但每次國際英文程度的排名總是吊車尾。若盲目地以「獨尊英文」考試取才,日後可能會變成一種本末倒置的形式主義。況是否每一類文官皆全面加考英文也是有待商榷。
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與國際觀的培養必須從改變我們的文化開始,改變文官體制的文化,重建文官價值,恢復人民的信賴,「考英文」並非提升競爭力的唯一途徑。我國近幾年來,東南亞移民人數漸增,或許加強訓練基層文官對東南亞社會的認識,也不失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觀的途徑。